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文/于艳利
乌云背后真的有幸福线吗?我不曾知晓。
真的要离开学校,离开这个我曾经很想逃离的避风港了,倒有些舍不得了。
对于“温室”外面的世界,我姑且称之为“社会”吧。社会,曾经是我很向往的地方。只因为,一直以为,进入社会就可以自立自主地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然而,这一刻,真的要踏入社会,我心里倒有些空洞得说不出来的感觉。
憧憬,或是担忧?欢喜,或是害怕?
就这样,我踏上征途了吗?
紧张,和着焦虑;惶惑,和着怀疑;彷徨,和着犹豫;踟蹰,和着对未知的诸多恐惧……
这算是踏入社会了吗?
正轨在哪儿?我不知道。目标是什么?我不明确。方向在哪儿?我还未知。甚至,这条路是否适合自己,我都不能确定。
很多次问自己,这是我内心的选择吗?依然,没有回答。
只能亲自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去经历,走出去感受,寻找问题的答案,寻找目标和方向。
曾经偶然间看到过一本书的封皮上写着的书名“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还没来得及看书的内容,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使我震撼了,也让我想到很多,想到毕业后我可能会遇到的一切一切……
毕业后,我们真的就一无所有了吗?没有了大学这个无忧无虑的“避风港”,不能再躲在“温室”里等待别人给的阳光与雨露。不是高富帅,不是白富美,没有可以依靠的家庭背景,没有被称为“绿色通行证”的关系和人脉,没有可以夸耀的学历,没有可以证明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听起来,好像真的是一无所有。
初入社会,棱角分明,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方式,不懂为人处世的规则,不懂如何让自己避免掉入社会规定的全套……
这样想来,会不会弄得身心疲惫?
既然本来就一无所有,那还有什么好失去的?我一直坚信,上帝在为我们关闭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留下一扇能让阳光普照心房的窗。
至少还有远方永远在等着我们回家的父亲母亲,可以在无助时给予潜行的力量;志少还有几个不错的朋友,可以不计较利益地安慰忧伤、分享快乐;遇到几位为自己提供机遇大门的老师,遇到一些不错的同事,遇到一些是非分明、欣赏自己的上司……
机遇的到来是有先有后,只要凭意志和勤奋去争取,我们虽然一无所有,但依然拥有平等的机会去挑战,甚至对方拥有一切优越条件。
为了安抚自己不安的心,看书是最好的办法了。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最近一段时间,正在看刘同写的《谁的青春不迷茫》。我喜欢边看边在手机上记下来自己比较喜欢的励志语,想的是看完整本书后写一些随想时可能会方便运用。可是不巧的是,我在10月8号工作第一天,便被偷走了。无奈,手机里的记事本中写的很多东西,也一并被偷走了。
虽然很是心疼,但想到一切忧虑和抱怨也都无法改变结果,便也作罢。心想,这也倒是一个重新开始的好机会。
《谁的青春不迷茫》中,我刚看到《过程是风景,结果是明信片》一文。
文中提到蛋堡的一首歌《过程》,歌词深深触动了我。随即听了一遍,感觉里面说唱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声:
我们“把希望寄托在道路城市”,看着华灯照亮的都市,每天与一张张陌生的脸相遇,互不相识,却偶尔能从深邃的眼神中看到同样的感伤或欢愉。
我总感觉,没有父母家人爱人在的地方,都是他乡,因为没有真实的依靠和寄托。因此,我们每个在他乡的人,都在漂泊。漂泊,没有真正可以让人扎根驻足的港湾,没有可以真正让人的精神得以休憩的温暖怀抱。于是,我们看着一部部让自己感同身受的电影,听着一首首动情演绎的音乐,让心中所有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咸流淌在文字行间。这些可能是每个游子必经的过程吧。
“每个抉择没选的每一半,都在疑问你有没有遗憾。”唯一确定的是,漂泊的心是没有退路可以选择的。犹豫彷徨只会使脚步更加不坚定,既然每一种选择都有得失,何不大胆潇洒走一回?
听着这首歌曲,至少可以在需要跨出去的这一刻,激励自己勇敢一些去经历,欣然一些去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淡然一些去感受正在面临的一切艰难抉择,坦然一些去面对即将遇到的一切,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糟糕的。
一直钟爱文字,喜欢夜深人静时刻的宁谧与和谐。想着遇到的一些事和人,也很喜欢看电影,对一些激励人心的好电影,我会在需要的时候去反复回味。
幸福是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的美好,然而又有多少人在离开人世那一刻说自己一生都很幸福?
幸福的真谛是什么?每个人的定义是不同的,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感悟。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是我挺喜欢的一部电影。我也是先喜欢上它的名字,才去看这部电影的。它的原著《闪开,让我拥抱幸福》,来自一句谚语,即“每朵乌云都有银边”(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看过影片,我也被男主人公帕特乐观的精神所打动。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变故和挫折,他似乎总能看到人生的光明面,当然也喜欢上了他的这句口头禅“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这也是我之所以为这段文字起这个名字的原因。
其实更激励我的人,还有那个帮他克服心理和精神问题的蒂芙尼。她,我行我素,性格耿直豪爽,敢于大胆追求爱和幸福。他们互相帮助对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他们努力寻找各自幸福的过程中,幸福的金边也在他们之间渐渐浮现。最后,他们获得了美好的爱情和家庭的幸福。
可能,生活中的阳光真的躲在乌云背后,只要勇敢追求,每个人都能看到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而现在,如果是《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克里斯·加德纳,可能我还处在故事的开始“我生活的这一部分叫做搭公车”,还有相伴而行的“我生活的这一部分叫做冒傻气”。紧接着而来的,可能真的是他经历过的“疲于奔命”……
但我也相信他说的“幸福自己会来敲门,生活也能得到解脱。”
他最终走到了幸福的那一站,得到了自己渴望拥有的幸福。
只要不放弃生活、信念和努力,“有梦想的话,就去捍卫它”,我坚信他说的“幸福自己会来敲门,生活也能得到解脱。”
毕业了,我们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拥有了一切,广阔的天地任我行。谁的青春不迷茫?徘徊过,犹豫过,不安过,焦虑过,彷徨过,甚至哭泣过……
唯一不变的,是青春里奋斗的脚步和汗水。
依然坚信的是,用信念和双手去创造,就一定会走到幸福那一站,看到乌云背后多姿多彩的幸福线。
乌云背后真的有幸福线吗?我不曾知晓。
真的要离开学校,离开这个我曾经很想逃离的避风港了,倒有些舍不得了。
对于“温室”外面的世界,我姑且称之为“社会”吧。社会,曾经是我很向往的地方。只因为,一直以为,进入社会就可以自立自主地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然而,这一刻,真的要踏入社会,我心里倒有些空洞得说不出来的感觉。
憧憬,或是担忧?欢喜,或是害怕?
就这样,我踏上征途了吗?
紧张,和着焦虑;惶惑,和着怀疑;彷徨,和着犹豫;踟蹰,和着对未知的诸多恐惧……
这算是踏入社会了吗?
正轨在哪儿?我不知道。目标是什么?我不明确。方向在哪儿?我还未知。甚至,这条路是否适合自己,我都不能确定。
很多次问自己,这是我内心的选择吗?依然,没有回答。
只能亲自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去经历,走出去感受,寻找问题的答案,寻找目标和方向。
曾经偶然间看到过一本书的封皮上写着的书名“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还没来得及看书的内容,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使我震撼了,也让我想到很多,想到毕业后我可能会遇到的一切一切……
毕业后,我们真的就一无所有了吗?没有了大学这个无忧无虑的“避风港”,不能再躲在“温室”里等待别人给的阳光与雨露。不是高富帅,不是白富美,没有可以依靠的家庭背景,没有被称为“绿色通行证”的关系和人脉,没有可以夸耀的学历,没有可以证明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听起来,好像真的是一无所有。
初入社会,棱角分明,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方式,不懂为人处世的规则,不懂如何让自己避免掉入社会规定的全套……
这样想来,会不会弄得身心疲惫?
既然本来就一无所有,那还有什么好失去的?我一直坚信,上帝在为我们关闭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留下一扇能让阳光普照心房的窗。
至少还有远方永远在等着我们回家的父亲母亲,可以在无助时给予潜行的力量;志少还有几个不错的朋友,可以不计较利益地安慰忧伤、分享快乐;遇到几位为自己提供机遇大门的老师,遇到一些不错的同事,遇到一些是非分明、欣赏自己的上司……
机遇的到来是有先有后,只要凭意志和勤奋去争取,我们虽然一无所有,但依然拥有平等的机会去挑战,甚至对方拥有一切优越条件。
为了安抚自己不安的心,看书是最好的办法了。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最近一段时间,正在看刘同写的《谁的青春不迷茫》。我喜欢边看边在手机上记下来自己比较喜欢的励志语,想的是看完整本书后写一些随想时可能会方便运用。可是不巧的是,我在10月8号工作第一天,便被偷走了。无奈,手机里的记事本中写的很多东西,也一并被偷走了。
虽然很是心疼,但想到一切忧虑和抱怨也都无法改变结果,便也作罢。心想,这也倒是一个重新开始的好机会。
《谁的青春不迷茫》中,我刚看到《过程是风景,结果是明信片》一文。
文中提到蛋堡的一首歌《过程》,歌词深深触动了我。随即听了一遍,感觉里面说唱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声:
离开世界之前一切都是过程
活着不难最难的是做人
在移开的眼神里
代表着默认
这一切过程
我们曾经爱或恨
那些以为是结果
其实是每一站
每过一站
不断开始着每一段
每一晚
每个抉择没选的每一半
都在疑问你有没有遗憾
你没有看过的陌生的脸
更热或更冷的水
更软或更狠的嘴
更深刻的怎么体会
谁的眼神最深邃
怎么体会
哪种笑容最珍贵
最忘不了
什么事是你最放不掉
忘不了的黑暗
忘不了的光
忘不了的安心
忘不了的慌
正经历的人们呐
那都是过程
那都是过程
一切都是过程
那都是过程
我们把希望寄托在道路城市
精神寄托电影音乐文字
人们记录着
他们说的真实
如此你只知道结局的故事
写下结果
因为人们爱追溯
省略过程
因为时间爱催促
他们挥舞手跟脚
追捕着分秒
你归属感真小
又正巧没有退路
文字没灵魂
是散落的笔画
我起身又捡起散落的笔
再创作时重新排列散落的记忆
下笔重现
每个看过的你
每个散落的你
被捕捉在底片
有时一个转身
感动产生在里面
如果不屑纪念
没结果的经验
于是过程是风景结果是明信片
我们“把希望寄托在道路城市”,看着华灯照亮的都市,每天与一张张陌生的脸相遇,互不相识,却偶尔能从深邃的眼神中看到同样的感伤或欢愉。
我总感觉,没有父母家人爱人在的地方,都是他乡,因为没有真实的依靠和寄托。因此,我们每个在他乡的人,都在漂泊。漂泊,没有真正可以让人扎根驻足的港湾,没有可以真正让人的精神得以休憩的温暖怀抱。于是,我们看着一部部让自己感同身受的电影,听着一首首动情演绎的音乐,让心中所有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咸流淌在文字行间。这些可能是每个游子必经的过程吧。
“每个抉择没选的每一半,都在疑问你有没有遗憾。”唯一确定的是,漂泊的心是没有退路可以选择的。犹豫彷徨只会使脚步更加不坚定,既然每一种选择都有得失,何不大胆潇洒走一回?
听着这首歌曲,至少可以在需要跨出去的这一刻,激励自己勇敢一些去经历,欣然一些去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淡然一些去感受正在面临的一切艰难抉择,坦然一些去面对即将遇到的一切,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糟糕的。
一直钟爱文字,喜欢夜深人静时刻的宁谧与和谐。想着遇到的一些事和人,也很喜欢看电影,对一些激励人心的好电影,我会在需要的时候去反复回味。
幸福是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的美好,然而又有多少人在离开人世那一刻说自己一生都很幸福?
幸福的真谛是什么?每个人的定义是不同的,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感悟。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是我挺喜欢的一部电影。我也是先喜欢上它的名字,才去看这部电影的。它的原著《闪开,让我拥抱幸福》,来自一句谚语,即“每朵乌云都有银边”(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看过影片,我也被男主人公帕特乐观的精神所打动。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变故和挫折,他似乎总能看到人生的光明面,当然也喜欢上了他的这句口头禅“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这也是我之所以为这段文字起这个名字的原因。
其实更激励我的人,还有那个帮他克服心理和精神问题的蒂芙尼。她,我行我素,性格耿直豪爽,敢于大胆追求爱和幸福。他们互相帮助对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他们努力寻找各自幸福的过程中,幸福的金边也在他们之间渐渐浮现。最后,他们获得了美好的爱情和家庭的幸福。
可能,生活中的阳光真的躲在乌云背后,只要勇敢追求,每个人都能看到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而现在,如果是《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克里斯·加德纳,可能我还处在故事的开始“我生活的这一部分叫做搭公车”,还有相伴而行的“我生活的这一部分叫做冒傻气”。紧接着而来的,可能真的是他经历过的“疲于奔命”……
但我也相信他说的“幸福自己会来敲门,生活也能得到解脱。”
他最终走到了幸福的那一站,得到了自己渴望拥有的幸福。
只要不放弃生活、信念和努力,“有梦想的话,就去捍卫它”,我坚信他说的“幸福自己会来敲门,生活也能得到解脱。”
毕业了,我们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拥有了一切,广阔的天地任我行。谁的青春不迷茫?徘徊过,犹豫过,不安过,焦虑过,彷徨过,甚至哭泣过……
唯一不变的,是青春里奋斗的脚步和汗水。
依然坚信的是,用信念和双手去创造,就一定会走到幸福那一站,看到乌云背后多姿多彩的幸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