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水库随记
很多年以后,三岔水库已经成了天府明珠三岔湖,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当年轰轰烈烈的引水工程已经烟消云散,就连主坝那块彰显当年精神的碑文"敢叫日月换星夭",也被换成了当地某名人的一篇游记。
在幼时的记忆里,父母像当地的其他农民一样,也曾是一名三岔水库的修建者。
每年农闲的时候,父母都会沿着落魂桥,肖公河,新家嘴,一路西行,看一看曾经挥洒过青春和热血的地方,那里有钻过的隧道,那里有建过的渡槽,那里有永远沉睡在湖底的老家。
对于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父亲总是沉默不语,不愿多说,更不愿提及。
父亲说,修建三岔水库时有的人牺牲了,有的人落下了终身残疾,大家干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当年三十来岁的父亲就是打着铺盖卷,怀揣炒过的盐,和生产队的其他青壮年一样,披星戴月,吃住在工地。
那个年代是物质贫乏的年代,饭不够用汤凑,菜不够就用炒过的盐下饭,冷了几个人聚在一起点燃一堆枯枝取暖。
耗子,癞蛤蟆,蛇都是人们补充营养和体力的美味。
巫昌友说青春不堪百度,有一些岁月铭记了青春,有一段时光总是不堪回首,苦中作乐成了那个年代最强的音符。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星天”
就是在这种精神的召唤下,二十万简阳儿女开始了禺公移山般的三岔水库修建工程,父亲说,当时人们什么都没有想,一门心思都用在了水库的建设当中,受够了旱灾的人们,要用活水滋润雄州大地。
三十几年过去了,三岔水库依然是三岔水库,当年的建设者已经渐渐老去。随着湖区的开发,当年十几元钱就可以游三岔湖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很多当年的建设者只能望湖兴叹,当人们争相传颂三岔湖的美景时,又有谁会惦记那些依然贫穷的建设者呢?
简阳藉著名辞赋家冷林熙先生也曾是当年三岔水库的建设者,他说在四川乃至中国,龙泉山引水灌溉工程都堪称是一个伟大的壮举。
翻看冷先生的巜赋韵天府》,对于三岔水库的建设不乏溢美之词。
冷老师有一个多年的未了心愿,想在三岔湖会一会当年修建水库的战友,很想到牺牲的战友坟头亲自祭奠一下,三岔湖功在千秋,当年的建设者都是默默无闻的英雄。
风过无痕,岁月无声,"大道直简,阳光致远",修建三岔水库也是一种简阳精神。
春节期间,和冷老师再次聊起三岔水库,长话绵绵,依旧意犹未尽。
爆竹声隆终究敌不过龙泉山隊道的隆隆炮声,引水思源,冷老师又怎么舍得遗忘那些为水利工程献生的战友呢?
冷老师清楚的记得,打通龙泉山隧道的第一天,一共放了十炮,开始九炮都在震耳欲聋的巨响中轰然炸开,可是有一炮却迟迟未响。
隐蔽在周遭的人们焦急的等待着,一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几分钟过去了,炮依然未响。
人们以为这炮哑火了,纷纷向前围观。
这时,太平桥一个叫杨再新(音)的人见状,冲上去阻止了向前的人们。
人们停下了,杨再新(音)继续向前。
在接近炮口的瞬间,炮却炸了。
冷老师和工人们亲眼看到自己的战友像一片树叶一样被气浪掀起了十几米高,等到落下的时候,身上没有一块完整的肌肤。
杨再新(音)成了第一个为龙泉山灌溉工程牺牲的英雄。
这不是电视剧的桥段,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很多年后忆起这段旧事,冷老师依旧感慨万千。
那一天,冷老师满含泪水,为杨再新(音)写了悼词。那一天,冷老师用滑杆抬着战友的遗体,把战友送回了太平桥的老家。
由于当时的特殊原因,牺牲的民工没有被评为革命烈士,家属只领了一百多元的抚恤金。
几十年的光阴流逝,冷老师已记不清杨再新(音)老家的具体地址了,只知道是太平桥的人。
也是因为光阴流逝,冷老师对杨再新(音)这个名字记得不是很清楚。
吃水不忘挖井人,天府新区在腾飞,新机场也带来了新机遇,历史不会忘记当年三岔水库的建设者,简阳一百多万乡亲也不会忘记,但愿将来的人们也不要忘记!
大道至简,阳光致远。饮水思源,福泽绵延。
三岔水库就是一座千年的丰碑!
作者巫昌友'笔名春天的地铁,四川简阳人,qq891344127
作者巫昌友'笔名春天的地铁,四川简阳人,qq89134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