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散文 > 名家散文 > 毕淑敏 >

原始股-毕淑敏(6)

来源:网络 作者:毕淑敏

明天就是交股票款的最后期限了。

真够黑的!转手之间就要赚取普通职员一年的工资!沈展平暗暗骂道:这简直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血腥盘剥!但骨子里,沈展平佩服乔致高这小子的勇气和 厚颜,敢要这个价,就是袅雄的表现,假如真像北图吕不离,虽说沈展平省了钱,但在胆识谋略这个层面上,沈展平蔑视他、怜悯他。

只是,再到哪里去搞到钱?

再找军长奶奶借?

不,这不可能了。

但是现在怎么办?去偷?去抢?为了今后不可知的财富,沈展平此时把自己逼得走投无路。

深秋的寒意,像春日的杨花,四处飞腾。城市的秋天,是最豁然开朗的季节。那些夏天里像毒章一样滋生的冷饮摊大幅度地减少,树木抖落了累赘的绿叶,裸出简练的树干,使马路上的人得到比夏季更多的陽光。

秋天的城市更接近自然。女人们虽然还穿裙子,但质地高雅厚重起来,显出城市的富贵。男人们不再袒胸露臂地穿T恤,而是系起领带,西服的后开气疾速地扇动,大家都在忙。

沈展乎很久没有这样静静地在马路上走了。他总是急急忙忙地赶着去做事,一个又一个主意像沼泽中的气泡奔涌而出。但现在,脑屏幕上一片雪花和噪音,什么图像也没有,思索的无线蜷缩着,任双腿机械地驮着自己前行。

能想的办法都已穷尽。

散散步吧。据说许多伟大作家、哲学家的灵感都产生于曲折的小路。

不知在路上可否拣到钱包皮?

走过一座桥头。很拥挤。很古老的拥挤,是人群而不是车群扼住路的咽喉。北京这种脖子式的桥是愈来愈少了,都被复杂若盘陀路的立交桥取代。

酥而弥坚的石栏杆上,单腿蹬坐着一些身材瘦小的汉子,他们面前摆着各种颜色很光滑的小木片,表示自己的职业和水准。沈展平不明白这些从大工业标准成品 上裁下的片断,怎么能证明你这个野木匠的制作工艺呢?又想,也许这只是一种幌子,如同理发店前旋转的灯柱,已经不再同古时的医疗有任何关联。

每一行都有自己的规矩。

木匠们的雇工市场,理直气壮地拥塞着狭窄的路面,红绿灯无助地变幻色彩,没有人理会它的眼神。没有后门只凭血汗钱又想把小巢装饰得差强人意的底层城市居民,激烈地与雇工们争执价钱,为自己节省着每一个铜板。

声涛像腊八粥一样,五色翻滚。

突然,沈展平像被人迎面扬了一把沙子,泪眼凄迷。

那是他的家乡话!

只有同一块热土滋润中的人,才能区分极细微的不同。

“每平方米二元,还要管饭!都是这个规矩,不信你可以打听!”乡音说。

“就是的!就是的!”雇工们异口同声,很像当年的工人罢工。

沈展平看清了那名雇工,雇工也看清了他。他们的神经辨识速度惊人一致,在同一个百分之一秒,大叫一声“呃哈——”

这是乡党们的土语。在故乡的山坳上,隔着很远要打招呼,绝不是城里人那种软绵绵的“哎——”,更不是南方人故作惊讶的“哇——”,哎和哇跑不了多远,就会被山咽到肚里去。只有深远厚重绵长苍凉的“呃哈——”,才会像苍鹰一样久久翱翔。

如今这鹰瓴像雾一样自天而坠,无尽的乡情又热又辣地填在沈展平胸臆之间。

“展哥,早听说你在京里混出了名堂,老想去找你,我有你写回家去的信封……”那精瘦汉子嘴咧成长方状。“可咱这个模样,总怕去了你那大机关给你丢人,总想混出个成色,最起码也得套上西服才能去看你……”他用军绿褂子的下摆抹了把汗,像甲壳一样光亮的军衣扣子,硌了他的脸。

旧军装是电娃子三块钱一件买的,这是件官服。

他们是一个村的,小时常在一起耍。电娃子的家境要好些,他爹就是手艺人。在点煤油的年代里,走过南闯过北的匠人就给自己的小儿子起名“电”,心眼的活络由此可见。

“喂,小师傅,你到底是干呢还是不干?”换了别人,早另投明主了,唯有鼻梁粘胶布的教授,还一往情深地等着他们拉家常,具有从一而终的坚贞。

“干!干!展哥,咱们以后再聊。把你的名片给我一张,蓝条、金边、香的那种……你妈给镶镜框里了……”电娃子忙不迭地朝胶布点头,交叉着对沈展平说话。

“我同你一起去。”沈展平太喜欢电娃子的乡音了。只为听这声音,也为拉拉家常他愿意耗费宝贵的时间。

教授家是一套陈旧的两居室,走廊要开电灯。墙壁的旧油漆斑驳陆离,沈展平注意到有一块像北美的地形图,另一块则像焦圈。

“请把旧的刮掉,再刷上新油漆。请做工精致一些,结婚用。”胶布教授郑重宣告。

电娃子开始干活,用刨刃刮去旧漆。

茄蓝色的旧漆片像蝉蜕皮似的被剥下,屋里腾起呛人的灰雾。

沈展平脱去西服,只穿一件衬衣,“我来干第一道工序,你当大工我当小工。”他对电娃子说,小心地把西服挂进教授家唯一的窄小壁橱。

很久没有干体力活了。三角肌大幅度的运动,使沈展平有万物复苏的感觉。体力劳动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与魅力:单纯、简约、明快,而且能按摩人的神经。疲备是所有烦恼和忧愁最好的稀释剂。

“刷这么两间屋子,能收入多么钱?”虽有漆皮呛人,但沈展平忍不住要逗电娃子说话。

“几百块钱吧。”

“这么多?这间大房子最多十三平方米。”城里人都有目测居室面积的好功力。沈展平初学乍练,自认为也八九有谱。

“我的大哥!您读了那么多书怎么倒还勺了?”

“勺”是一句土话,意即“傻”。真亲切呀!

“我哪样勺了?”沈展平很欣喜地对话。

“勺在讲刷房不是扫地。屋有多大,那指的是地的面积。屋可是一个箱子,有五个面需要拾掇,你算算,是多少?”

沈展平哑然失笑:觉得自己是勺。

“那么你多长时间干完?”

“少则五天,多则一周。”

“哟!这么快!这么说,周薪数百元,月薪近千,快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一年下来就是小万元户,提前进入小康了!”沈展平不由对电娃子刮目相看。

“话是那么说,账不能那么算。有时三五天没雇主,还得租房子……再说,这哪是人干的活……”

黄豆大的漆片在厚浊的空气中飞舞,粉尘像冰霰似的扑满他们眉宇,仿佛两个极肮脏的快融化的雪人。

胶布教授把一罐子炸酱和一塑料袋切面递进乌烟瘴气的房间:“不知你们做工在别人家吃的什么,教授反正是穷,只能拿这个款待你们了。不过我们自家吃的也是这个,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都是炸酱面,也就好说了。我还有课,讲康德,失陪了。”

“要说同这种城里人比,我们这些不识多少字的人,也就该知足。我出来一年多,积的钱,够娶老婆够盖房的了。”

一个主意恰在此时,突兀而起。

“电娃子,你的钱能否借我用一下?三几个月就还你,耽误不了娶媳妇。”只要救了眼前的急,沈展平坚信自己会有办法。

“展哥,你是享尽荣华富贵的人,能跟我这种小工借钱?莫耍莫耍。”电娃子专心对付一块形似蛙皮贴粘很牢的旧漆。

沈展平过去帮忙,用凿子抠青蛙皮的头部。

“这是真的。我像教授一样穷,甚至比教授还要穷,我还娇气,干不了你这种活。我现在有个机会,需要本钱。这个机会讲起来挺麻烦,不容易懂,但我是有把握的。你能借给我5000块钱吗?”

沈展平焦灼地等待着,时间仿佛被图钉按死在青蛙皮上。

“能!展哥!莫为难!”电娃子爽快地说,“我有存折,活期的。”电娃子说着,就用刨刃去挑裤腰上粗大的针脚。

乡亲!我质朴、坦诚而又古道热肠的乡亲啊!

“电娃子,谢谢你,谢谢你哇!”沈展平抑制住喉头的热潮,温暖的乡情,像柔软的蚤丝,缠绕住他那颗孤寂的心。

电娃子把几张被酸汗濡湿的存折交到沈展平手里:“展哥,给了你,我也不怕丢了。”看沈展平郑重收起后,他又问,“带着笔吗?”

“带着呢。什么事?”沈展平从西服兜里掏出极精美的签字笔,同事出国归来送的小礼物。

“给我立个字据吧。”电娃子随手从墙上扯下一张旧年历,郎世宁的宫廷画。嫌纸太大又撕了两下,成为一块不规则的三角形。

沈展平会意地一笑。这也是乡下人的规则,彼此金钱往来,都要立个存照,双方签字画押,走遍天下账不烂。他知道5000元钱对于电娃子是怎样的生死攸关,不敢怠慢,完全仿照儿时在家中看到的格式,书写一纸借据。

原装签字笔,进口铜版纸,极清晰规整的正楷字,使这份借据无比庄严。沈展平写明了三个月内一定归还。那时候快过春节了,他知道乡下人多么看重这个节日。到时侯无论怎样东拆西借,甚至可以把刚到手的股票抛出一部分,也要把电娃子的血汗钱还上。

粗通文墨的电娃子将借据仔细看了看,憨厚地对沈展平说:“哥,你看是不是还缺点什么?”

缺点什么呢?

沈展平努力回忆,终于悟到了还缺一个鲜红的指印。他笑着说:“也没印油,这就不好办了。电娃子你放心,这上面有我的签名,同指印一样管用。你没看电视上国家级的重大项目签约,都是笔一甩签字。你还信不过我吗?就是找不到我,我们家也在。”

“看展哥说到哪里去了!信不过谁我也信展哥!你是咱那一方水土的荣耀!”电娃子的嘴又乐成长方形。

“那还缺什么?”沈展平大惑不解。

“缺利息。别人都是月息二分,这是规矩。对展哥,我只要一分五。”电娃子很仗义地说。

沈展平一时没醒过神来。

当经济系的研究生终于明白电娃子借给他的是一笔高利贷时,看着那憨厚的笑容,他竟一点火气都没有。

他知道电娃子比他更懂得短缺经济,他相信电娃子对他实行了减息优惠,他明白电娃子绝不是要乘人危难……

寒意像血迹一样,从脚底向头的方向洇开。只缘那温柔的丝已一层层剥去。心,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无所依傍地暴露在没有加湿器的空气中。

问题已经很简单:沈展平,你对股票前景预测的堤坝,是否能经受高利贷的洪水冲击?

沈展平又从挂历上撕下一张。是8月,最炎热的那个月,他裁下一张,方方正正。工工整整地重新写就,规规矩矩地填了诸项规矩,很平静地递给电娃子,“三个月后的今天,我还到那个桥头找你。

“展哥,莫走哇!吃了再走。”电娃子支上锅,开始煮面。用手晃晃装酱的玻璃瓶,又举到齐眉处看了看,“教授人挺厚道,酱里肉丁不少,比个体户家给吃得还好。”

“电娃子,好好刷房,别糊弄他。教授不容易。”沈展平最后叮咛。

相关内容: 名人名家
『 猜你喜欢 』
挑错